English

艺术大展谁来看

2000-11-19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孙展 我有话说

继1992年罗丹作品展、1994年米罗画展和1999年李可染画展后,今年6月份达利画展让北京城掀起了一场规模不小的“西班牙”热,紧接着“敦煌热”又在历史博物馆上演,中外艺术大展让北京老百姓又惊又喜。可是在10月份运抵北京的亨利·摩尔雕塑,除了一片好奇猜疑之声,还没有引起前两次大展的热潮。人们不禁要问:难道亨利·摩尔看上去不美?

令人羡煞的达利

达利画展在6月9日开幕,58件达利作品中包括20件油画作品和38件素描作品。油画作品中比较知名的是一幅达利的自画像,叫做《长着拉斐尔式脖子的自画像》,此外还有达利家人的的肖像《小妹像》、《父亲像》,还有达利的早期作品《表达爱慕之心的两块面包》。达利画展的第一天就有100多米的买票的队伍排在烈日下,中国美术馆久不使用的护栏重新出现了。中国美术馆外,过路的行人以达利画展的广告作背景留影。据报道,近8万名观众参观了展览,该展的观众人数创1993年罗丹艺术展以来的最高纪录。同时“达利热”波及图书界,有关达利的传记几乎脱销。

历史博物馆在“敦煌艺术大展”举办的第一个休息日售票时间延长1小时。在“历博”也出现了排长队参观的现象。有时因为大量涌来的观众超过了展厅的容量,“历博”只好暂停售票。“敦煌艺术大展”相应也引起“敦煌热”,敦煌历史考据研究趁时兴起,敦煌研究的书籍销售也比以前看好。

但是和前两次大规模展出相比,来自英国的雕塑大师亨利·摩尔却遭到冷遇,在近期主办者对亨利·摩尔知名度的调查,在清华、北大、人大这样的重点学府竟然有90%的学生对摩尔一无所知。主办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不无忧虑地说:“虽然有人在北海一面看,一面说不好。但至少他们还是去看了展出。更多的人还是不知道。”那么亨利·摩尔的票价是否让百姓难以接受呢?

谁给艺术展定标准

亨利·摩尔雕塑大展在中国美术馆的票价定为20元。记者曾看到几位参观其他展览的老者为摩尔的票价感叹。但是达利画展上,展览分为仿制品展厅与原作展厅,普通仿制品展厅票价4元,原作展厅15元。原作展厅的票却十分抢手,前往美术馆的人明显冲着原作展厅而去。据主办者说像达利画展一样,也组织各大学院和中学的学生免费观看展览。

艺术品的价值几何是人们关注的热点,艺术展的票价就像时下争论的电影院票价一样,或高或低颇多争论。但对于世界级的大师展出票价,不能等同于电影票价,由市场确定。

有许多批评者的意见集中在亨利·摩尔的雕塑艺术不好懂。摩尔的创作曾对20世纪的雕塑和造型艺术具有深远影响,将人体造型精炼至最为单纯、本质的形态的雕塑,突出强调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。对于达利这位超现实主义画家,他的画出了名的新奇、怪异、夸张,只有他能给蒙娜丽莎加上两撇小胡子。但接受达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障碍,在人头攒动的出售纪念品的柜台前,买卖双方都用作品的代称来进行交易,如“我要那个鸡蛋的”的一位参观者说:“达利的画我有些看不懂,但看起来真的很美。”相比之下,遭到冷遇的亨利·摩尔也许就是因为中国百姓对雕塑艺术的不了解,而被忽视。

影响力是致命的伤

在80年代,达利伴随着弗洛伊德学说进入中国,作为潜意识的绘画实践者,达利的绘画作品常常出现在封面上和使用为插图。又有多少人没在时尚店中看到过达利柔软的钟表。达利对中国画家的影响主要是在80年代,如果这个展览是在10年前举办,肯定会令中国画家“疯狂”。亨利·摩尔的介绍也可以在各类艺术书籍中见到,但又有多少人记得初中美术课本资料介绍中亨利·摩尔代表作《国王与王后》。

摩尔和达利是两类不同类型的艺术家,这使他们的展览具有不同的色彩。达利曾穿过纽约一家大商店的橱窗,掷出一个浴缸;也曾身穿潜水服出现在伦敦的一次展会上;他像商标似的翘胡子,是著名摄影师为他设计的。在他的自传《神秘的一生》中,宣称自己的童年被猛烈的歇斯底里痉挛所干扰,他曾因煽动闹事被勒令停学后又开除。达利认为他妄自尊大的再现癖是他创造力的源泉。他的怪癖不仅要发作在艺术与诗歌的创作中,也体现在日常工作中,他的一生是被记者包围的一生。然而亨利·摩尔则是一位相对淡薄名利的艺术家,他是一位矿工的儿子,靠为退伍军人提供入学机会,才能进大学得到进修美术的机会。和达利相比,亨利·摩尔缺少传奇的色彩,他正是以一位严谨的艺术大师,得到世人的尊重。

艺术和商业结合的后遗症

办艺术大展难免百密一疏,达利画展最遭人非议的是展出的数量太少。达利画展出现这样的情况:在一间展厅展出绘画原作,另外的两间展厅,一间用作达利生平放映厅,另一间则展出25幅达利绘画代表作的仿真作品。据说,由于主办单位事先并未得到这一次展览作品的详细资料,对这些展品的尺寸估计出现了错误。结果不远万里运来北京的达利的原作比想像中小的多,无法布置三个像样的展厅。25幅原作中许多名作都没有看到。但也有业内人士说展览只是作为一种交流而非竞赛,绝不可能主动把最有价值、最经典的作品送来展出,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。比如卢浮宫里达芬奇的《蒙娜丽莎》到现在为止只是在日本展出过一次;前段时间在上海引起轰动的埃及木乃伊展,其实都不是大英博物馆最好的藏品。但达利画展中一些不被注意的素描作品,在以往国外的画展中都很少展出过,能看到这些素描作品的机会是很难得的。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一缺点,亨利·摩尔雕塑展品数量多,展出时间长。但是长展出期及提前运到的展品也使展览的风头受挫,使艺术大展的吸引力减低。据主办者说,每天参观中国美术馆亨利·摩尔展厅的人数约1000左右,赶到天气好的休息日,还可以增加。

“敦煌艺术大展”则是一个例外,“敦煌艺术大展”中吸引人们的一大原因就是很多展品是从国外博物馆借来展出的,到敦煌都见不着。由于敦煌的艺术品在敦煌本地欣赏都会受到光线、湿度的限制,在历史博物馆参观可以不受这些困扰,也是吸引人之处。所以此次号称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的敦煌艺术展览,虽然是真迹、壁画临本、雕塑临摹、复制品、模型、流散的珍贵图片林立,却没听到抱怨之声。

达利画展中在美术馆大厅东侧商品柜台上摆着“达利”香水,柜台内挂着“达利”文化衫、《达利画册》,另有纪念光盘也引来不少观众登记订购。这一现象让一些人颇有议论。其实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的做法十分时兴,不要说达利这位很会自我宣传、商业炒作的人和最流行超现实主义艺术,连早一些的话剧《格·瓦拉》都是趁机出售文化衫等商品。主办者也准备了纪念画册,考虑到季节原因把文化衫换成印有摩尔基金会标志的棒球帽。但是因为亨利·摩尔基金会不允许任何形式摩尔雕塑的立体模型生产,所以没能制作。但亨利·摩尔雕塑展的商业味似乎没有达利画展那么浓,或者纪念品的销售也受到亨利·摩尔展事冷清的影响。

不过主办者希望借大展的机会,向公众普及艺术知识,培养对艺术的审美习惯,进而达到提高群众素质的目的,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益处比炒作艺术家具有更具实质的意义。

当代艺术展览与公众接受方式的关系问题,只有把艺术文化建设落实到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的时候,艺术建设才可能具有对抗流行社会的无聊文化的污染。培养艺术的过程应以社会公众普遍接受为基础,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普通公众的层面,对艺术公正、宽容的态度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应具有的品质,但对艺术积极迎合的态度则是一个进步社会应具有的品质。而普及艺术的过程,我们除了开办大型的展览,可以通过修建和改造完善我们的社会环境去逐步完成。例如,北京在西客站、三里屯等地逐步增加的街头雕塑,和深圳市搞的100个深圳人的街头雕塑。同时大众传媒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应更进一步。

亨利·摩尔雕塑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将在本月底结束,在北海的摩尔雕塑还期待着众人的关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